2025年3月14日,在新华五村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法律进万家”活动如火如荼展开。社区法律顾问杨金鑫律师带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走进居民中间,通过“讲、问、做”三位一体的创新形式,将生硬的法条化作春风细雨,浸润着每个家庭的心田。
一、法律条文里的烟火气
“离婚冷静期不是婚姻枷锁,而是给情感一个缓冲空间”。杨律师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法律与生活的距离。他用“房产证上该写谁的名字”“孙辈有没有代位继承权”等30余个真实案例,将婚姻家庭、遗产继承等法律条文揉碎重组,化作邻家故事娓娓道来。当讲到“家务劳动补偿制度”时,现场不少家庭主妇频频点头;解析“遗嘱新规”时,老人们掏出老花镜认真记录。法律条文不再是冰冷的铅字,而是化作解决家长里短的“金钥匙”。
二、调解室门后的暖心人
“这是咱们社区的‘和事佬’天团!”随着杨律师幽默的介绍,调解委员会5位成员集体亮相。杨律师分享调解秘籍:“处理家庭矛盾就像揉面团,既要有法理的筋骨,更要有情理的柔韧。”现场讲解分析了社区的调解工作流程。王大爷当场感慨:“原来不用对簿公堂,家门口就能解开心结。”
三、你问我答中的法治课
互动环节掀起阵阵热潮。李师傅咨询“婚前财产公证”,空巢老人忧虑“意定监护”。杨律师用“法律计算器”现场演示遗产分配,用“亲情天平”比喻赡养义务,用“人生预嘱”解构遗嘱效力。当张阿姨问到“父母能否干涉子女婚姻”时,杨律师巧用“风筝理论”作答:“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就像风筝线,既保障婚姻自由,又维系家庭责任。”这种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生活温度的回答,赢得满堂喝彩。
四、手工坊里的法治理念
活动尾声,翰墨清香弥漫全场。调委会成员指导居民制作“法治福字”,将法律元素融入传统民族文化。这些闪耀法治光芒的“福”字,捧在居民们手里,如同揣着通向和谐生活的钥匙。正如社区书记所言:“当法律顾问变成‘法律家人’,当‘和·雨水’调解室化作‘解忧杂货铺’,法治就是万家灯火里最温暖的守护。” 此刻,活动室墙上的“做好人民调解工作,服务构建和谐社会”横幅,正映照着每个人笑意盈盈的脸庞。
江北新区大厂街道新华五村社区
图/文:冯慧云
审核:柏雪梅
发布:谭如意